·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3-10-18 00:28:16 | www.chinesejk.com

  

  
  3.1.1 遗传素质

  所谓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生来没有大脑的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心理活动,脑发育不全的幼儿其智力水平远比正常幼儿低下,在上述特殊况下,遗传素质不仅是必要条件,而且是决定因素,所以优生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也是整个社会所必须重视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就必须提高人口的质量,但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生长发育的健康幼儿来说,遗传素质仅提供了一个物质前提,并不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客观事实证明,千百万幼儿心理发育各不相同,但其遗传素质却极其相似,尽管双胞胎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并无重大区别,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却很不一样,智力水平、活动能力、情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都有差异,甚至有很大差异。 一些天才人物的遗传素质和一般人也无重大区别,经过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解剖研究表明,他的大脑重量、结构和一般人相近。总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于人的生理发展有直接重要关系,人脑对外界环境所以能做出各种反映,产生各样的心理现象,就其生理机制来说是使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神经系统的这种生理机制是一切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健康发育的大脑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才使幼儿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此外,遗传素质还制约着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幼儿之所以不能掌握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其根本原因是幼儿的大脑还未发育成熟,不具备学习高等数学的生理机制。              

  人类先天遗传的解剖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却有个别差异,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个别差异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状况有一定影响。实验表明,在思维速度方面,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比神经过程迟滞的在处理问题上快2一3倍;在注意分配方面,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较快,兴奋占优势的人就有困难,意志占优势的人较慢。总之,在人际间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才能、个性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遗传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因此,如何把最优化的遗传因素传给后代,避免不良品质的遗传,是关系到幼儿素质教育、民族兴旺的大事。人不仅有遗传性,而且还有后天获得性和变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既要重视素质的作用,又要承认素质的差别,因此,要求幼教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培育幼儿的这种先天素质,充分发挥幼儿素质优秀部分的潜能,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幼儿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3.1.2 机体损伤

  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常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 展和造成他们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当脑受伤、感染或生肿瘤时可导致某种心理障碍;特别是大脑的某个特定部位受损害时,往往会有相应的心理障碍出现。自从布罗卡(Broca,1861)发现了额下回后部的局部性病变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起,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大脑的某些特定部位受损或畸变确与人理解语句、理解名称、理解音乐、认识数字、计算、记忆、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失常有联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那种将各种心理障碍看作是人脑的某一区、某一层或某一 "中枢"损害的直接结果的观点显然是机械的和过于简单的,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的定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现代神经外科已采用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医治某些心理疾患中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脑的损伤或畸变与心理障碍之间的确切关系还有待了进一步研究。

  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相互统一的,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以及心理活动的失常可引起机体特别是各内脏器官器质性或机能性的继发改变;同样,人体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引起一些神经病变或心理障碍。例如,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当幼儿的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机能出现紊乱时,会出现许多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又如,幼儿期的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造血器官疾病、某些传染病以及营养障碍等,均可引起幼儿适应不良,产生相关的心理障碍。优秀部分的潜能,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幼儿都得到最佳的发展。

  3.1.3 生化改变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就提出,心理障碍可能是体液的平衡失调所导致的。当今,神经化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对大脑功能有重要影响的中枢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索、多巴胺、5一羟色胺、谷氨酸、r一氨基丁酸等的代谢异常,可能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的乙酰胆碱能系统控制着神经活动能量的转变过程,当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时,乙酰胆碱含量升高,相反,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它的含量则减低,运用实验的方法将乙酰胆碱注入人体,可以引起紧张综合症。如果再注入乙酰胆碱酶分解体内过多的乙酰胆碱,紧张症状即可消除。又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系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生化物质与情绪活动关系密切。有人认为,内生性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症是由于脑内儿茶酚胺机能不足所致,而躁狂症则是由于儿茶酚胺的机能过盛而造成的。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