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艾默坤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药物、器官移植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症状视骨质疏松的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不少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患者主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有明显的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椎骨、肋骨或长骨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是:要积极寻找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一旦病因明确,就应及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日常注意进食含钙丰富、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避免酗酒和嗜烟,慎用影响骨骼健康的有关药物。

  治疗方案分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包括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或其活性代谢物等,但需特别注意,如果患者伴有高钙血症,如肿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者,禁忌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对于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而骨形成促进剂是否适用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有待今后经验的积累。

  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也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双膦酸盐由于侧链结构的不同分为3代,第三代双膦酸盐包括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其抗骨吸收能力最强。

  研究发现,伊班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及骨化醇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在治疗12个月后,患者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显著增加,治疗方案安全、有效、方便。

  另有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有较好疗效。研究共纳入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0例 ,治疗后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组 TRACP-5b、a-CTX、BAP、OC水平比对照组低;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有效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伊班膦酸钠也可用于腹膜透析和术后内分泌疗法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研究者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血液净化技术的进步,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日渐增多,PD后出现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对PD后骨质疏松患者在常规口服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基础上给予伊班膦酸钠2mg/3个月,共4次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增加,能改善PD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且耐受性好。

  对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疗法导致骨质疏松患者,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骨钙素水平,增强骨密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往往与原发疾病相关, 当原发病治愈或缓解后, 骨质疏松通常会好转。在治疗原发疾病时,联合骨吸收抑制剂,可以更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艾默坤®伊班膦酸钠无论是在原发性亦或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艾默坤®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安全性优于其他静脉用双膦酸盐,急性期反应和颌骨坏死发生率最低,肾脏毒性与安慰剂相似,在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时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具有安全性更高的优势。

  参考文献:

  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

  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2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

  2 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行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5.

  伊班膦酸钠对腹膜透析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3.

  伊班膦酸钠治疗乳腺癌术后内分泌疗法所致骨质疏松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8.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