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江西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3-02-25 00:58:21 | www.chinesejk.com

江西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年第0期第33卷 论著

作者:王腊梅 李志毅 邱英席 张仁群

单位:南昌,江西省麻风防治指导组 330046

关键词:麻风发病率患病率流行病学因素

  【摘要】目的总结江西省50年来麻风防治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为今后制订麻防工作新策 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建立的历年《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利用计算机进统计和分析。结果江西省历史上属麻风中度流行区,且有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特点。麻风病年发现率、发病率及患病率均以50、60年代为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底的各项指标为历史最低水平,其中5年平均发现率(0.1604/10万)、患病率(0.049/万)已达到部颁摶鞠饠麻风标准;但全省92个县、市中尚有15个县、市摿铰蕯高于摶鞠饠标准。结论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联合化疗,开展各种形式的麻风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控 制麻风的流行。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Leprosy in Jiangxi Province

WANG Lamei  LI Zhiyi  QIU Yingxi et al

  (Jiangxi Provincial Leading Group of Leprosy Control, Nanchang 330046)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 and experience in leprosy control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on of leprosy strategies. Methods Based on the National Leprosy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leprosy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using computer. Results Jiangxi Province was a leprosy medium endemic area with a higher distribution of leprosy in the south than the north. Th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detection rates were highest in the 1959s or 1960s and had decreased annually since then. Average incidence rate for the recent 5 years (0.1604 per 100 000) and prevalence rate (0.049 per 10 000) in 1998 reached the criteria of basic elimination of leprosy at provncial level, however, still 15 counties or cities not reaching the criteria.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ncluding early detection of cases, immediate treatment with multidrug therapy and effective health education are helpful and important for leprosy control.

  【 Key words】 Leprosy Incidence Prevalence Epidemiologic factors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16.69万km2,全省总人口4191.21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6.3℃~19.5℃,亦有南高北低之特点。行政区划为六市、五地区,分92个县、市统计单位,历史上属麻风中度流行区。截止到1998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7624例(多菌、少菌型病例各占47.46%和52.54%);累计治愈患者13675例(多菌型占45.79%、少菌型占54.21%)。1998年底现症患者205例,患病率为0.049/万;新发现麻风患者63例,年发现率为0.1527/10万;尚有15个县、市的“两率”高于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现将我省50年的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加以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主要来源于自1990年以来全国建立的《麻风疫情监测系统》。

  该系统已基本完善了我省历年的麻风疫情,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建立了关系型数据库,资料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一、麻风病患者发现情况

  (一)地区分布:由于地势、气候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全省55.65%的累计患者发生在占

  总人口18.86%的赣州地区,其患者所占构成比与人口所占构成比之比为2.95,居全省首

  位,其次为吉安地区(1.08),九江市最低(0.09)(见表1),病例的分布各地、市间差异有

  非常显著性(χ2=38.55,P<0.001)。

表1 江西省发现麻风患者地区分布(人北至南)

地区 1998年底人口 累计麻风患者 患者、人口比
人数(万) 构成比(%) 人数(万) 构成比(%) 患者构成:人口构成
景德镇市 148.67 3.55 126 0.72 0.20
九江市 450.39 10.75 170 0.96 0.09
上饶地区 647.56 15.45 783 4.44 0.29
南昌市 418.71 9.99 1448 8.22 0.82
鹰潭市 104.35 2.49 342 1.94 0.78
宜春地区 514.02 12.26 1561 8.86 0.72
抚州地区 370.06 8.83 882 5.00 0.57
萍乡市 177.73 4.24 277 1.57 0.37
新余市 107.65 2.57 118 0.67 0.26
吉安地区 461.62 11.01 2110 11.97 1.08
赣州地区 790.45 18.86 9807 55.65 2.95
合计 4191.21 100.00 17624 100.00 -

  χ2=38.55,P<0.001  (二)年代分布:50年代初期,随着麻防工作的起动,一些历史遗留患者逐步被发现。1958~1959年开展了一次普查,年发现率曲线呈现第一个高峰(图1)。1965~1966年和1971~1972年的两个小高峰亦与开展各种调查有关。80年代之后年发现率呈稳步下降趋势,1998年发现率与最高的1958年相比下降98.66%,与联合化疗前的1986年相比下降76.22%。近两个5年平均发现率(1989~1993年、1994~1998年)均低于0.5/10万。

图1 江西省1949~1998年麻风病发现率

图2 江西省1949~1998年麻风病发病率

  (三)人群分布(以5年分组统计):

  1.年龄:以<15岁、15~、20~、30~、40~、50~、≥60岁分为7个年龄组,各年龄组均有不同的年间变化。构成比最高为30~岁组,占23.80%,其次为20~岁和40~岁组,分别占20.47%和20.28%,50、60、70年代发现年龄比较集中于20~50岁组,80年代以后,略有分散。儿童病例占总患者数的2.55%(表2),其比例在各时段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7.36,P<0.05)。

表2 江西省各时段发现麻风病例的人群分布

年段 例数 儿童比例 男:女 多菌:少菌 家内传染 主动发现 Ⅱ级以上畸残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例数 构成比(%)
1949~ 206 8 3.88 5.7 1.25 21 10.19 97 47.09 73 35.44
1954~ 2983 69 2.31 3.2 1.12 515 17.27 2400 80.46 1055 35.37
1959~ 3521 114 3.24 3.3 0.90 571 16.22 2286 64.92 1136 32.26
1964~ 2743 70 2.55 3.3 0.84 441 16.08 1627 59.32 811 39.57
1969~ 3889 84 2.16 3.3 0.64 535 16.33 2671 68.68 1063 27.33
1974~ 1514 38 2.51 3.3 0.83 273 18.03 868 57.33 421 27.81
1979~ 752 12 1.60 5.0 1.06 146 19.41 305 40.56 222 29.52
1984~ 942 23 2.44 3.6 0.37 268 28.45 349 37.05 347 36.84
1989~ 745 26 3.49 3.2 0.35 221 29.66 184 24.70 215 28.86
1994~1998 329 6 1.82 3.6 0.57 95 28.88 62 18.84 70 21.28
合计 17624 450 2.55 3.4 0.90 3186 18.08 10849 61.56 5413 30.71
χ2   17.36 26.32 262.98 196.44 1646.56 97.15
P值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2.性别:各时段病例中,男性占绝对优势,且男女病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6.32,P<0.01),平均性别比为3.4∶1(表2)。

  3.民族:平均99.77%的病例为汉族,且各时段的分布均在99%以上,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总和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8.75,P<0.01)。

  4.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7.55%,其次是工人(占0.55%)和家务(占0.45%),且农民与其他职业之和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639.76,P<0.01)。80年代以前,农民的构成为98.64%,而80年代以后,降为91.15%,且前后两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14.30,P<0.01)。

  5.临床分型:累计患者中多菌型(MB)8363例,占47.47%,其中皮肤查菌阳性者占57.40%;少菌型(PB)9254例,占52.53%,其中皮肤查菌阳性者为9.53%。两型比显示60、70年代少菌型略占多数,80、90年代以多菌型为主(表2),各时段的两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62.99,P<0.01)。

  6.传染来源:历年麻风病例的传染来源均以家外为主,占53.76%;其次为不明传染源,占28.17%;家内传染者占18.08%(表2),且随时段变化有非常显著的增加趋势(χ2=196.44,P<0.01)。

  7.发现方式:80年代以前患者以主动发现(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团体检查、线索调查、普查)为主,最高时段达80.46%(表2);80年代以后发生了较大变化,被动发现(自报、皮肤科就诊、报病)比例增高,近5年高达81.15%。此变化使两种方式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646.56,P<0.01)。

  8.畸残分级:Ⅱ级以上畸残(5413例,其中多菌型占46.22%,少菌型占53.78%)比为30.71%(表2),近5年为21.28%,各时段有所波动,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97.15,P<0.01)。

  二、患者发病情况

  (一)发病率:平均发病率为1.5089/10万,17624例累计患者中,88.44%是80年以前发病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年为1958年的5.2643/10万(见图2),以后呈显著下降趋势,至1998年底下降了99.95%。

  (二)发病年龄:分析15676例近50年发病的病例,20~29岁组为最高发病组,占25.44%,其次为30~39岁组,占25.03%,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占6.93%(表3)。

表3 不同时段麻风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

年段 <15岁 15岁~ 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1949~ 173 9.60 214 11.87 529 29.34 555 30.78 291 16.14 41 2.27 0 0.00
1954~ 256 7.45 369 10.73 948 27.57 949 27.60 620 18.03 296 8.61 0 0.00
1959~ 212 7.94 248 9.29 726 27.20 646 24.20 500 18.73 295 11.05 42 1.57
1964~ 144 5.77 236 9.46 526 21.07 611 24.48 259 21.19 334 13.38 116 4.65
1969~ 133 6.09 207 9.48 453 20.75 491 22.49 375 17.18 336 15.39 188 8.61
1974~ 54 5.13 91 8.65 274 26.05 221 21.01 172 16.35 159 15.11 81 7.70
1979~ 20 2.82 65 9.17 199 28.07 156 22.00 124 17.49 90 12.69 55 7.76
1984~ 57 8.36 63 9.24 159 23.31 168 24.63 81 11.88 92 13.49 62 9.09
1989~ 31 6.61 46 9.81 129 27.51 94 20.04 76 16.20 54 11.51 39 8.32
1994~1998 6 3.43 20 11.43 45 25.71 33 18.86 28 16.00 18 10.29 25 14.29
合计 1086 6.93 1559 9.95 3988 25.44 3924 25.03 2796 17.84 1715 10.94 608 3.88

  (三)病期(延迟期):病期在2年以内被发现者为早期发现病例,占33.98%,防治初期的早期发现率平均22.41%,以后逐渐提高,至近5年的59.88%。病期在2年以内的病例中,Ⅱ级以上畸残率为20.79%,2年以上病期者Ⅱ级以上畸残发生率为36.0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428.63,P<0.01)。病期(X)与畸残程度(Y)间呈正相关关系(r=0.25,P<0.01,Y=0.6398+0.0604X)。

  三、现症患者情况

  (一)患病率:随着麻防机构的完善和各种调查的不断深入,50年代末期麻风患者被逐步发现,形成了60、70年代患病率高峰,80年代以后逐渐下降,患病率曲线呈一典型的“拱桥”状。最高患病率年(1966年的0.2708‰)至最低患病率年(1998年的0.0049‰)下降了98.19%。

  (二)地区分布:以5年计算现症患者数,11个地、市中以赣州地区的各时段内平均现症患者为最多,占52.17%,其次为吉安地区,占12.51%,南昌市占10.88%,宜春地区占10.01%,其余7个地、市共占14.43%。各地区均以60、70年代为患病高峰,80年代后逐渐下降。1998年底的205例现症患者中的57.56%集中分布于15个(占全省县、市的16.30%;其中赣州地区有9个县、市)未达标县、市。

  四、复发情况

  截止1998年全省复发患者475例次,其中5例为2次复发,复发率为2.70%。最早确诊的1例复发病例在1962年,1986~1988年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其余各年度复发病例均较为稳定。475例次复发患者中,包括5例2次复发者在内的468例(占98.53%)为DDS单疗治愈后复发(其中多菌型占81.41%,少菌型占18.59%);7例(占1.47%)为联合化疗复发(其中4例为多菌型,3例为少菌型)。讨论

  联合化疗措施实施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的麻风防治工作,年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等各项指标均呈日益下降态势。我们坚信,只要坚持联合化疗不放松,加强患者的早期发现,那么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消灭”麻风,使之不再成为公共卫生问题是必然的。

  麻风患者的发现年龄、职业、临床分型、传染来源、发现方式等项目的年代变迁,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率的提高,麻风病例的发现更加困难。由于麻风疫情的下降,不少地区的政府部门甚至有少数专业机构出现了松懈情绪,将会影响麻风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确诊的延迟期与畸残有关,延迟期愈长发生畸残的机会愈大,因此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防治工作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的认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均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16.69万km2 ,全省总人口

(收稿日期:1999-07-26)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