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高危产妇需做羊水穿刺检查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2-06-05 04:10:56 | www.chinesejk.com

  

  背景:因为害怕流产的风险,去年三位高风险孕妇不愿做进一步的羊水穿刺检查,结果生下畸形儿。

  为什么要作羊水穿刺?
  什么孕妇需做羊水检查?
  什么时候做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的步骤
  羊水穿刺过程中的危险
  胎儿死亡和并发症极低


  羊水穿刺的目的是什么?

    羊水穿刺检查是产前诊断方法的一种,主要用于检查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畸形及特殊遗传病,以防产下有出生缺陷的孩子。

  什么样的孕妇建议做羊水的检查呢?

  一、 家族有遗传病。像有些血友病,或者地中海性贫血,本身家族有这种遗传性疾病的,不是说孩子百分之百的发病,可能有50%或者有25%发病率的这种时候,这个孩子到底有没有染色体方面的问题就通过羊水检查发现,一个是遗传性疾病,

  二、 以前她生过有染色体方面异常孩子的,这种时候我们有胎儿畸形史的,这种时候我们建议她做。

  三、 本身她年纪特别大,像我们35岁以上的人,高龄孕妇,这时候我们也希望做,因为这种人往往由于外界一些有害的刺激以后容易造成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分离,造成多一条染色体,也出现我们叫三体染色体,这种容易造成畸形。

    什么时候做羊水穿刺?

    做产前诊断最佳穿刺抽取羊水时间是妊娠16~24周。因为这时胎儿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漂在羊水中,周围有较宽的羊水带,用针穿刺抽取羊水时,不易刺伤胎儿,抽取20毫升羊水,只占羊水总量的1/20~1/12,不会引起子宫腔骤然变小而流产,而且这个时期羊水中的活力细胞比例最大,细胞培养成活率高,可供制片、染色,作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遗传病诊断和性别判定,也可用羊水细胞DNA做出基因病诊断、代谢病诊断。测定羊水中甲胎蛋白,还可诊断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等。太晚,胎儿已发育成形,如此时发现异常,不适于继续怀孕,需施行终止怀孕手术时,会使操作困难,也增加母体的危险性。

  妊娠晚期,羊水穿刺检查可测定血型、胆红素、卵磷脂、鞘磷脂、胎盘泌乳素等,了解有无母儿血型不合、溶血、胎儿肺成熟度、皮肤成熟度、胎盘功能等。

  羊水穿刺的步骤

  Step1 在正式抽取羊水之前,医师先帮孕妇做超音波检查,决定胎儿大小、怀孕周数、胎儿位置及胎儿数目

  Step2 找出最适合下针的位置

  Step3 为孕妇消毒皮肤

  Step4 在孕妇的肚皮上铺上无菌单

  Step5 以20或22号脊椎穿刺针在超音波的引导下,逐步刺入之前选定好的羊膜腔内

  Step6 确定脊椎穿刺针已在羊膜腔内,开始以负压将羊水抽出。前面2毫升的羊水必须丢弃(怕引起母源细胞污染)。大约抽出20毫升的羊水。

  Step7 将穿刺针的内管置回

  Step8 回抽整支穿刺针

  Step9 在肚皮的针孔上贴上绷带

  Step10 羊水检查OK!

  Step11 请孕妇在羊水检查室外稍坐休息10分钟,若无不适就可以回家了!

上一页

    羊水穿刺过程中的危险

    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报告则指出,若是单胞胎接受羊膜腔穿刺,胎儿死亡机率为0.6%;若是双胞胎接受羊膜腔穿刺,则机率提高到2.7%。

  导致胎儿死亡的可能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

  目前已知有几项因素较易导致胎儿死亡,包括穿刺时使用较大号的针头、多次穿刺、胎盘损伤、羊水出现异常颜色等。不过也有一些报告否定了上述原因,尤其是关于胎盘损伤,有些报告指出穿刺针有无经过胎盘并不会影响胎儿的死亡机会。目前大致的看法是,如果一定要经过胎盘才能抽取羊水时,一定要从胎盘的最薄面下针。以目前的技术而言,羊膜腔穿刺是一项相当安全的检查。

    破水:发生率1%,会在几天内自行愈合。

  羊膜腔炎:发生率0.1%,会引起下腹痛、发烧等症状,极容易早产。

  阴道出血:发生率2-3%,几天内会自行好转。

  胎儿刺伤:在超音波的引导下绝少发生,偶尔胎儿会突然动一下,医师多能立即避开,若不慎刺伤也无大碍,会自行愈合。

  呼吸窘迫:有少数研究发现,接受过羊水穿刺的胎儿,在出生后较易有呼吸窘迫的问题,发生率为1.1%,未接受过羊水穿刺的胎儿则为0.5%。

上一页[1][2][3]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