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夏日美白护肤6大策略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4-18 17:41:16 | www.chinesejk.com

  一连多日的高温,着实让爱美的美眉们吃足了苦头。汗流浃背,妆也花了,皮肤晒黑了,汗毛孔

  堵塞,有的还会长出一些小红疙瘩。专家提示:高温下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皮肤保养。

  全身防晒

  涂防晒品时,千万不要忽略了脖子、下巴、耳朵这些地方,否则容易造成肤色不均匀。嘴

  唇也需要细心的呵护,白天的高温使唇部的水分蒸发得很快,更容易受到阳光的伤害,尽量涂上

  具有防晒和保湿双重功效的护唇膏。汗水会把防晒品冲掉的,应该每隔几个小时再涂一遍。避免

  在上午11时到下午3时受到阳光的曝晒,因为这段时间的紫外线最强,杀伤力也最大。

  清洁肌肤

  高温会使皮脂的分泌更加旺盛,油性皮肤的人经常会因为出汗、清洁护理不当而长粉刺,

  即使平时为中性皮肤的人也会感到皮肤变得油油的,干性皮肤也易长痱子。因此,在彻底清洁皮

  肤的同时要注意调理肌肤的酸碱性。对于油性皮肤的人,更应该避免过多的皮脂积聚在皮肤上,

  所以洗脸时应该选用对应的洁面乳或酸性肥皂来清洗。夏季出油出汗较多时切记不要用冷水冲洗

  ,否则不仅会使油污遇冷凝固不易清洗,还会因毛孔收缩,使油污、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而汗液

  又使表皮呈碱性状态,所以这时容易引发急性发炎,而对于油性皮肤的人会使已有的粉刺更加严

  重。

  彩妆隔离

  夏日使用适当的彩妆会起到隔离的作用,保护皮肤少受烈日的伤害。妆容重点应该简单、

  素雅。另外,粉底有很好的定妆作用,优质的防晒粉底甚至比防晒霜更能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

  害。同时,一些繁琐的彩妆步骤应该压缩,每天做重点式化妆便足够了,例如刷眉毛、涂唇膏、

  画眼线,即使洗脸对妆容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暗疮患者切忌化妆,否则只会令暗

  疮恶化。同时,尽量避免拔眉毛,这不仅会损害生理功能,而且会因破坏了毛囊和化妆品的刺激

  而导致局部感染。

  化妆品保鲜

  高温天气,化妆品也需降温,否则化妆品同食物一样也会变质、失效。有人把化妆品放在

  冰箱里,但化妆品一旦经过冷藏之后,就必须永远“住”在冰箱里,因为冷藏后的化妆品,再放

  回室温环境,如果温差过大也会导致变质,由于冰箱的温度过低(7℃以下),部分化妆品可能会

  油水分离,而且,与冰箱里的食物混合存放会串味,也不卫生。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化妆品冰箱保

  鲜效果更好一些,12℃左右的恒温能够有效保持化妆品的原有品质。

  面膜修护

  如果想让夏季的肌肤感受更多的惊喜与清爽,就让面膜带给你更多的清凉。把面膜放在冰

  箱的保鲜室里,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让面膜的营养清凉深入我们面部肌肤。另外,补水产品也

  可作为面膜使用,比如芦荟凝胶、芦荟水或保湿精华水也可以稍稍冰镇一下再抹在脸上,也非常

  舒服。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贪图更清凉的感觉,而把面膜、精华水放进冷冻室,这样会破坏面

  膜的营养成分。此外,运动后切忌马上使用面膜,应待肌肤状况平稳后再敷。切忌将冰面膜敷在

  出汗的热脸上,这样会严重刺激肌肤细胞,不仅不利于吸收面膜的营养,甚至还会伤害表皮细胞

  美白补救

  除了必要的防晒措施,还应使用含有美白成份的保湿调理液和美白精华液。一些含有维他

  命B3与桑树精华的美白调理液,能减少黑色素的转移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平常可当成化妆水来

  使用,若是以化妆棉蘸取则可当成净白面膜,加强净白保湿护理。另外,在高温天气,日间应该

  使用隔离霜,它可以帮助抵御冷气、日晒与风吹的伤害;在晚霜的选择上,建议选择含有美白成

  份的产品为佳。又由于夏天肌肤出油情形加剧,因此应以清淡的晚霜为佳,若有习惯开着空调入

  睡的女士,就一定要选择含有保湿成份的晚霜,或是在晚霜后再加上一层保湿凝胶,这样才是万

  无一失的美白功课。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