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看谁生的快?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2-29 10:26:01 | www.chinesejk.com

  

  分娩的过程,时间短就意味着痛苦少,于是很多孕妈妈都希望自己能顺利、快速地分娩。到底妈妈们的分娩过程有多快?顺利生下宝宝有何秘诀?我们来看看各位妈妈的“快速”心得!

  分娩过程有多长?

  就分娩过程长短的问题,我们与新浪亲子中心联合做了调查,一共有520位妈妈参与了调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谁生得快?

    我生宝宝挺快的,从痛到生出来7个多小时,我想应该算快了吧。我在生之前吃了块巧克力,而且生完之后也不觉得很累。我在孕后期坚持每天散步半小时,到要生的时候别人都说我走路很轻盈。

    我从来没想到自己的生产过程会这么快!我是夜里12点开始觉得肚子疼,凌晨1点30分,我就破水了l 2点半办完手续,在急诊检查时,我的宫口已经开了 2指半。大约到了5点多钟,宫口已经开全,我就开始生了,前后就6个多小时。我觉得用劲的方法一定要掌握,按照医生说的方法用力,这样生得会比较快。在分娩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拉梅兹口乎吸法,我是自己学习的,感觉很有用处,可以缓解一定的疼痛。还有就是不要0襄,保存体力,因为嚷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还会造成宝宝缺氧,而且还不招医生喜欢。

    我21时到医院,凌晨3时生下小女,5时出产房,6时下地。没有大哭大叫,也不用人照顾,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生得很好,要想生得快,我的体会是:多运动[还有一定要记住,当医生告诉你可以使劲的时候,手万不要着急,而是要憋着那股劲,到实在忍不住了,再使劲。

    我生得满快的。我早晨7点到医院,11点50分就把宝宝生出来了。当然,我是顺产,连催产素都没有用。各位妈妈不用小白,顺产并不恐怖,疼痛的程度我觉得也是可以忍受的。关于如何顺利地分娩,我总结了两点供大家借鉴:1.多运动,控制饮食。在怀孕期间,我坚持上班到最后一天。我的职业是教师,自己的班级在一楼,而办公室在五楼,每天的运动量很大。暑假期间我也坚持早晚散步3个小时以上。2.多积累关于顺产的知识。我在应对阵痛的过程中,就使用了从书上学来的呼吸法,很有效果。

    我生宝宝满顺利的,早上6点30分进的产房,10点12分就迎来了我盼望已久,想要与之见面的宝贝。我有几点建议可以给那些想要顺产的妈妈作为参考:1.多运动。因我们家住6楼,从怀孕第4个月起,我每天都坚持上下楼4次;2.从怀孕4个月开始,我就坚持上下班走两站的路;3.从怀孕那刻起,我就坚定信心一定要自然分娩;4.要多了解一些顺产的相关知识。

    我下午6点进产房,8点45分生了小蒙,应该算快的了。而且我是真正的自然分娩,没有采用任何镇痛措施。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能干,但是当时真的快崩溃了,呵呵。俺这生孩子的过程实在是短得要命,以至于俺还在缝伤口时,护士就劝我过两年再生一个。汪汪出生于8月4日早上8点半。我是7点20分医生给人工破的水,据说这样可以让宫口开得快些,事实证明,确实开的很快。破水后,宫缩间隔时间缩短,那种真正的疼痛来了!护士让我深呼吸,我跟着做了。疼痛一阵阵地来了,第二次、第三次,到了第四次,我问护士可不可以使劲,护士一听这话,检测宫口说:宫口全开了,快上产床!就这样,我在宫缩采的时候用劲,一次,再一次,呵呵,宝宝出来了!前后就用了1个小时!

    减轻阵痛,让分娩过程更顺利

  分娩的发动是以子宫收缩开始的。随着子宫收缩的增强、变频和趋于规律化,子宫颈口逐渐扩张。等到子宫颈口开全,在子宫收缩强有力的推动下,胎儿逐渐下降,通过子宫颈口到阴道内,再抵达骨盆底而慢慢娩出。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牵动周围组织,使子宫壁发生缺氧和其他化学变化;子宫颈口扩张以及胎头紧压骨盆底组织等情况都是较强的刺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总是感觉酸胀、不舒服,甚至疼痛。要减轻阵痛,并加速分娩,孕妈妈可以这样做:

    *深呼吸。临产后,孕妈妈每逢子宫收缩就做深呼吸运动,直到一阵宫缩过去以后再恢复正常呼吸。

    *按摩下腹部和压迫腰部肌肉。当子宫收缩时,孕妈妈可轻轻按摩下腹部,或者紧紧地用拳头压迫腰部肌肉,与深呼吸运动相配合。吸气时,两手由腹部两侧向小腹中央轻轻按摩:呼气时,从小腹中央向腹部两侧轻轻按摩。

    *屏气。在子宫颈口开全后, 当子宫收缩时,双手抓住产床边上的带子或拉手,将两腿屈起分开,臀部紧贴产床,吸一口大气屏住,像解大便那样往下屏气。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等阵缩过后,立即争取时间休息以保存精力。配合子宫收缩做这种屏气动作,可增加腹内压力和增强腹壁肌肉的收缩力,从而加速胎儿的娩出。不过,当胎头即将娩出时,孕妈妈应密切配合接生人员,不再用力下屏而改为短促呼吸,并且不要扭动臀部,以免造成会阴严重裂伤。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