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日常早餐的5大典型错误

来源:红网健康  | 发布时间:2010-10-25 14:06:12 | www.chinesejk.com

  摘要:很多人因为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丰富,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奶酪、汉堡、油炸鸡翅、煎炸食品等。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不少人在选择时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9%-3.1%之间。

   NO.1:清早起床就吃早餐

   不少习惯早起的人,在清早五六点钟起床后就马上进食早餐,认为这样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也利于身体吸收。但事实上,早餐吃得太早,不但对健康无益,还可能误伤肠胃。保健专家指出,人在夜间的睡眠过程中,身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但消化器官因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长此以往将有损胃肠功能。

   健康TIPS:起床后宜先喝水,补充睡眠时消耗的水分,活动20至30分钟后,再吃早餐比较合适。

   NO.2:早餐吃得过于营养

   很多人因为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在早餐食物的选择上尽量丰富,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比如奶酪、汉堡、油炸鸡翅、煎炸食品等。但过于营养的早餐只会加重肠胃负担,对身体有害无益。在清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饮食营养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不宜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胃肠疾病,并引起肥胖。

   健康TIPS:早餐应把握营养均衡的原则,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如粥、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也不宜吃得过饱。

   NO.3:“纯牛奶”混淆“早餐奶”

   牛奶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之选,不少人在选择时经常把“纯牛奶”和“早餐奶”混为一谈,但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纯牛奶和早餐奶虽然都有牛奶成分,但配料和营养成分都不同。纯牛奶就只是鲜牛奶,而早餐奶的配料包括牛奶、水、麦精、花生、蛋粉、燕麦、稳定剂、铁强化剂、锌强化剂等;早餐奶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3%以上,而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9%-3.1%之间。个人在进食时应注意区别选择,并调整相应的食物搭配,才更有利健康。

   健康TIPS:相比而言,早餐奶的营养均衡,更适于早餐饮用;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比例相对较低,进食时最好能搭配一些淀粉类食物、坚果类食品。

>>

   NO.4:“牛奶加鸡蛋”代替主食

   “牛奶加鸡蛋”是不少人早餐的主要内容,但这样的早餐搭配并不科学。早晨的人体急需靠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而牛奶和鸡蛋本身虽然富含高蛋白,但它们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人在进食后很快会感到饥饿,对肠胃有一定的影响,并会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

   健康TIPS:早餐时主食一定不能缺,在吃牛奶、鸡蛋的同时,应搭配稀粥、面包、馒头等主食补充能量,这类谷类食物可以使人体得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有利于牛奶的吸收。

   NO.5:“油条加豆浆”作为早餐

   相比较为西化的“牛奶加鸡蛋”,中国传统的“油条加豆浆”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油条加豆浆”的吃法同样不利健康。油条在高温油炸过程中,营养素被破坏,并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此外油条跟其他煎炸食品一样都存在油脂偏高、热量高的问题,早上进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早餐组合的油脂量明显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健康TIPS:早餐最好少吃豆浆加油条,一星期不宜超过2次;进食当天的午、晚餐应该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并注意多补充蔬菜。

   一日之计在于晨,良好的早餐可以使一天有个好的开始,现在就动手调整你的早餐计划吧!

(编辑:任盈盈)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