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心理中年压力与心理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9-30 09:27:21 | www.chinesejk.com

  身心放松技巧

  ①深呼吸:感受到压力时,应深吸气,屏息片刻,再慢慢呼气。

  ②肌肉放松:是把精神集中在拉紧的肌肉处数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使紧张的情绪也好像从中消失。拉紧和放松的肌肉部位,可以是拳头、脸、眼睛、肩膀、臀部和脚。

  ③精神放松:可以通过闭目养神和聆听音乐来取得效果。

  ④肩膀和颈项按摩:需要另一个人协助。第一步,是由对方以拇指按在肩膀上,施以扎实均匀的压力,从颈部开始横移向肩膀的两端再移回颈部。第二步,是用双手来回揉捏肩膀。接着,再以拇指放在脊椎骨两边由上到下往返按摩。此放松按摩还包括挤压太阳穴和前额。

  要防早衰综合征

  一、正确看待早衰综合征。勿认为早衰是单纯的体质问题;更多中年人忙于自己的事业,整天醉心于任务、物质和社会追求进取,忽视身心保健工作,以致于不少中年人潜伏着多种疾病,导致英年早逝,未酬先亡。故中年人必须懂得:早衰现象是一种危险的身心健康威胁的信号,应及早寻找原因,及早检查防治,以达到“未病防病,已病治病”的作用。

  二、重视定期体格和心理检查。中年人至少每年一次接受全身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防治,尤其不要忽视心理健康检查,因为许多潜在的心理疾病易被忽视和疏漏,尤其抑郁症和神经症等各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综合征。

  三、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体力劳动和家务并非体育锻炼,故绝不能代替运动。相反,前者是一种不规则的体力消耗,是一种输出,而体育锻炼是一种有规则的补偿、调节,具有增强身心功能的强身治病功能。

  四、拥有乐观通达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卫生原则和要求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人必须是愉快地生活,人类必须学会和养成一种乐观通达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基本心理条件和为人之道,这种人是世界上最痛苦和最不幸的人。

  心理特征

  中年期是青年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是身心发展和人生经历又一个重大转折的阶段,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社会影响的顶峰期和全盛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年富力壮的生理、心理和事业心的成熟期,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收获期”。那么,中年期有何心理特征呢?

  一、心理发育处于稳定和成熟期。情绪稳定,情感理性化,脱离低级生理性情感阶段,趋向高级社会性情感。个性定型,形成独特的性格,难以进一步塑造改变。创造力、判断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达到成熟阶段,能够独立决断,作出合于自己认知的反应。由于理解能力高度发展,使思维能力日益完善和高效能化。

  二、获得成熟成人资格,担当社会重任,做合格公民。社会标准和行为规范趋向社会化,有固定道德观和人生法则。处世待人审慎和理智,较少发生非理性反社会言行。

  三、确立和获得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水平。通常上对父母,下对子女,以及夫妻间承担家庭主干角。

  四、承担子女教育培养和生活扶养重担。承担着帮助下一代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职责。

  五、承受事业重任,精力充沛,经验丰富,自信而有毅力,有独到见解和造创能力。常是单位骨干和繁忙人物,是一个人事业成熟的鼎盛时期。

  六、处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事之秋”。尤其事业心强的中年人,心理负荷较高,加上机体功能过渡到衰退期,如果自我身心保健不当,有较多的身心疾患和心理障碍。

  身心问题

  一、个人的重任与协调适应障碍。面临家庭、社会重任和各种人际处理,必须妥善安排、协调和适应,不然将带来多种心理压力和身心疾病。尤其中年期最大的保健问题是一味追求事业,不注意健康和保健。“不服老,盲目拼”,而“爱拼才会赢”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

  二、家庭内部关系协调障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扶养教育、老一辈生老病死、婆媳邻里和其他至亲好友的关系,往往花费很多精力,处理协调不当,必然带来许多矛盾和烦恼,导致身心障碍。

  三、随着生理功能衰退,中年期开始出现多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溃疡病、各种神经症、癌症和脑血管疾病等。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