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及分型?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3-29 09:20:57 | www.chinesejk.com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子宫 肌瘤主要由构成子宫肌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故其确切的名称应为“子宫平滑肌瘤”,通称子宫肌瘤。

  据大量尸体解剖材料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在30岁以上的妇女为20%,而以40-50岁女性发病率最高,可高达50--77%之多。

  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 且在绝经期后有缩小的可能,证明:于宫肌瘤的生长与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的大小差异甚大,小的直径可在1厘米以下,如同黄豆大小;大者可达数十千克,远远超过了足月妊娠腹的大小 肌瘤的数目也不一定,少者可仅为一个单发,多者可达数百个。

  子宫肌瘤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月经增多

  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宫内膜增生,肌瘤妨碍子宫收缩,并影响血循环而使内膜充血。由于长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下腹部包块

  当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时,患者多能自己扪及包块而去医院就诊,可伴有下坠感。

  (三)压迫症状

  位于宫体下部及宫颈的肌瘤,如嵌顿于盆腔内,可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引起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四)疼痛

  比较少见,除因盆腔神经受压有疼痛外,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引起宫缩而产生疼痛,当肌瘤阻塞宫颈管,妨碍经血外流,可引起痛经。当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

  发生于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或感染时,均可引起较剧烈之腹痛。

  (五)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当位于子宫角的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间质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感染,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时,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时可因供血不足或宫腔变窄而妨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及早产。当妊娠足月时,尚可因宫腔变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碍宫缩,引起难产及产后出血等。

  子宫肌瘤按其生长位置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可分为“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 “浆膜下肌瘤”三种类型。子宫肌瘤开始均从肌层发生,若肌瘤始终位于肌层中,则称为“壁间肌瘤”;

  壁间肌瘤常使子宫增大,宫腔弯曲变形,子宫内膜面积增加, 又由于壁间肌瘤的存在影响—子宫收缩.故常引起经血量过多。经持续时间延长。月经来潮过频以及不孕等症状。

  肌瘤在生长过程中,往往易向阻力较小的方向发展 当其突向子宫腔后、 其表面仅覆盖一层子宫内膜,称为“粘膜“下肌瘤” 其至仅以一蒂与子宫相连;

  粘膜下肌瘤犹如宫腔内“异物” 剌激子宫,促其发生痉挛性收缩,此时引起的小腹疼痛,酷似流产一般:当粘膜下肌瘤被排挤下降时,瘤蒂也逐渐被拉长,更有甚者,粘膜下肌瘤竞通过宫颈管,垂脱于阴道中。 甚或突露于阴道口、由于粘膜下肌瘤常伸入阴道内, 且其蒂部血运较差。

  故易感染、坏死。除月经改变外,比壁间肌瘤严重外,还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脓血白带。有臭昧 因此,粘膜下肌瘤是症状最严重的一种肌瘤。或肌瘤向子宫体表面突出。 其上由一层腹膜复盖, 称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肌瘤继续向腹腔生长时,最后可形成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的带蒂浆下子宫肌瘤.瘤蒂含有的血管是肌瘤唯—的血源。如发生瘤蒂扭转,则瘤蒂可坏死断离,肌瘤脱落于腹腔,贴靠邻近的组织器管如大网膜、肠系膜等。

  可两次获得血液供应,而成为“寄生肌瘤”或”游离肌瘤”,有时,可使在大网膜随行部分扭转或阻塞而发生漏出作用,形成腹水,子宫肌瘤的症状决定机瘤生长的部位。

  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变性及合并症等而异,浆膜下子宫肌瘤多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极少出现子宫出血、不孕症等。当肌瘤发展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临近脏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难,压迫直肠时,则有直肠憋坠、排便困难、便条变细等症状出现。

  子宫肌瘤可以腹腔镜、射频消融刀等设备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使子宫肌瘤的治疗不再大动干戈,不开刀,摧毁肌瘤,保全子宫;治疗时,由计算机自动精确地控制治疗功率、时间和范围,不损伤正常邻近组织,从而使子宫恢复正常功能。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