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宫颈糜烂的药物治疗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25 10:17:56 | www.chinesejk.com

  据医学研究证实统计,年龄在17岁到28岁的患者的宫颈糜烂发病率相当高。宫颈糜烂原本的常见发病群体在35岁到50岁的女性中,现在低龄化现象竟然如此严重,年轻女性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必要的体检。如果糜烂处一旦出现疼痛症状,说明感染已经扩散。而重度的宫颈糜烂则已被医学界确认为是癌前病变。

  宫颈糜烂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宫颈炎症。有些患者曾提出这样的疑问:宫颈糜烂如不治疗,整个宫颈会烂掉吗?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的糜烂。它是由于患慢性宫颈炎症后,子宫颈深部组织存在的炎症不易被消除,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因发生营养障碍而脱落,剥脱面逐渐被由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柱状上皮非常薄,可以透见下面的血管及红色的间质,使糜烂面呈红色,与周围的正常鳞状上皮有清楚的界限。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指在阴道内的子宫颈的粘膜完全剥离,露出底部粗糙组织面,如溃疡样,无上皮覆盖。通常在阴道内的子宫颈可见一大小不等的圆圈,或范围不规则的红色区表面有单层的柱状上皮覆盖,其下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腺体闭锁,积存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表面常呈赤红色,凹凸不平。

  宫颈糜烂一般有三种情况有轻、中、重三种糜烂。假如是育龄期的妇女宫颈轻度糜烂又没有任何的症状,可以不进行治疗,这里有一些生理性的因素导致糜烂。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小炎症浸润较浅或受条件所限的病人。

  主要适于未孕的轻到中度的宫颈糜烂患者,但药物治疗一般疗程较长花费也较多。许多中药粉剂也有一定疗效但月经期孕期禁止使用,用药后禁止性交及盆浴。

  以下几种相关药物治疗的不同疗效:

  一、药物冲洗

  糜烂的子宫颈,往往长期浸在阴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中。清除这些炎性分泌物,对治疗宫颈糜烂至关重要。

  阴道药物冲洗,常用的是用溶有药物的液体进行阴道冲洗,将炎性分泌物冲出,使子宫颈不再受到炎性分泌物的刺激。

  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粉(又叫PP粉)、苏打粉、洁尔阴洗液、肤阴泰洗液、肤阴洁洗液、皮肤康洗液、聚维酮碘液等。这些药物都要用温开水溶解或稀释后,才能使用(使用浓度或剂量请参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意见)。使用时,最好用冲洗器将这些药物的溶液冲入阴道。

  高锰酸钾粉主要用于滴虫性阴道炎,苏打粉主要用于念珠菌性阴道炎,其他冲洗液不管什么情况,均可使用。对于伴有较严重的急性阴道炎症患者,可选用无刺激性的皮肤康洗液。

  用药物冲洗阴道治疗,有人误认为冲洗次数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说,以每天冲洗1次为宜,长时间、多次的冲洗,反而有可能破坏阴道内正常的乳酸杆菌菌群,不利于阴道炎症的治疗。

  二、内置药物

  宫颈糜烂与某些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阴道内放药主要就是针对这些病原体。

  内放的药物常有含中药的栓剂和干扰素,如康妇特栓,含莪术中药等;治糜灵栓;以及重组人干扰素α-2a(如奥平、淑润栓)。

  使用时,先用药物冲洗阴道后,再把这些药物放置到阴道的深部,贴近宫颈糜烂的部位。如果患病妇女自己去局部放药,那么药物很难准确地放到糜烂面上,这样通常效果不理想,最好的办法是由医生来操作。

  用康妇特栓、治糜灵栓药时,一般每日1次,12~14天为一个疗程。用奥平、淑润栓药物时,应隔日应用,7次为一个疗程。用药时,最好选择临睡前,因为如果白天用药,站立或行走,将使一部分药物离开宫颈的糜烂部位,造成疗效下降。

  在月经期和怀孕期间时,应禁止使用阴道内放药,以免引起生殖道的感染,或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一个疗程后,应进行复查,看治疗是否有效。

  宫颈糜烂与早期子宫颈癌肉眼难以鉴别,所以女性应做常规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感觉不适,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了宫颈糜烂,首先应做宫颈刮片检查。以前用的是传统的巴氏抹片检查,是由医生或化验师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漏诊,往往需要几次刮片检查以防漏诊。

  目前大医院普遍采用的是CT检查,即电脑扫描抹片分析,它能将片子上的细胞一个不漏地分析一遍,其准确率比人工用肉眼看提高了十倍。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