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配伍简析及用法用量说明

来源: | 发布时间: | www.chinesejk.com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具有祛风活血、舒经活络之功效,治可以去面瘫病,养可以避风邪体。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邪中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等病症。那么,复方牵正膏是由哪些中药材配伍而成的呢?

  1.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配伍简析: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是由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川芎、白芷、当归、赤芍、防风、生姜、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十味甄选名贵中药材和四味复合制剂调和制作而成的。其各配伍药材及复合制剂的作用详解如下: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配伍简析及用法用量说明

 

  白附子:作为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一味佐药,以其甄选干燥块茎入药。其味辛,性温,归胃、肝经。具有袪风痰、定惊搐、解读散结、止痛之效。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症用其效果显著。

  地龙:地龙是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的其中一种,称其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中亦称之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选用此药作为组方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亦在利用其在清热息风、通经活络、清肺平喘、清热利尿上的巨大作用增益膏方通络祛风之效。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记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一代宗师采药团队特于每年的9——10月份前往全蝎的道地中岳嵩山甄选三年制野生全蝎入药复方牵正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蝎毒的纯度和药力。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配伍简析及用法用量说明

 

  僵蚕:都说全蝎长于通络,而僵蚕并可化痰。僵蚕别明天虫,是家养桑蚕幼子感染白僵菌而死的硬化虫体。其味咸辛,性平,如肝、脾二经。有息风止痉,化痰定惊之效。与全蝎合用,可助君药通经络之力。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三经。其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为血中之气药,故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等功效。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重用此药为君药,意在取其走窜之效,加虫药佐之,得以脉络通而风宜散,气血行而筋自荣的奇效。

  白芷:《本草经百种录》中有对味辛,性温,入肺、脾、胃三经的中药白芷有“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的高度评价,可见其除具有祛风散寒之效外还可补益身体。

  当归:中药常用药之一,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三经。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特选用岷县上佳当归作为膏方的佐药,意在调和组方中辛温之品过多对患体气血津液的耗散。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脾经。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赤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效。《本草纲目》中对于防风祛风功效有“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的描述。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将其作为主药中的一种,意在取其所长,增益药效。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以及解毒的功效。

  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大组方中君臣之药多为辛温之品,故以此四味辛凉解表之品平衡药性,达到药力的持续不断又不耗损病体元气的效果。

  2.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用法用量说明: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是集各种名贵药材于一方的外用膏药,其祛风活血、舒经活络之功效显著。但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应在用法与用量上多加注意:

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的配伍简析及用法用量说明

 

  首先,取出一贴膏药,找准与患侧相关的穴位进行贴敷。病症及贴敷穴位详解如下:

  (1)口眼歪斜贴敷: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迎香等穴。

  (2)肌肉麻木贴敷:上肢合谷、中渚、外关、手三里、阿是等穴。下肢:太冲、解汉、足三里、足临泣、阳陵泉、阿是等穴。

  (3)筋骨疼痛:阿是、循经取穴。阿是:疼痛部位的压痛点。

  其次,在贴敷前要将与患侧相关穴位用温水洗净或酒精消毒。

  再次,用量上要注意: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每盒1袋共四片,每12小时(晚上贴敷、白天揭落)更换一次,每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视病情轻重建议贴敷1——2个疗程。

  最后,使用禁忌要谨记:因一代宗师复方牵正膏为外用膏药,所以有皮肤溃烂等开放性创伤者忌用。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