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中国科学普及面临的挑战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8-25 13:50:35 | www.chinesejk.com

  从国内的一些舆论看,目前似乎有一种风气,一出现了社会问题,就归咎于缺乏立法,呼吁立法,一旦相应的法规制定了,进行一番讨论后就以为万事大吉、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制定一项法律,只是表明决策者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政策宣示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于像“科普法”这种象征意义浓重的法规,更是如此。具体的问题仍然有待各界人士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近几年来,做为配合打击邪教的一项任务,科普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加强,比起几年前的状况,已有相当的改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已经成为一项共识。现在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那些利用社会对科普的重视,打着科普的旗号,而实际上是在传播伪科学、反科学的。我认为这是目前中国科普面临的一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文学界有一股敌视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思潮。某些人文学者本身对科学其实一点也不懂,由自卑而自傲,进而狂妄,似乎只有通过与科学作对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他们以学西方后现代派的文化观、社会观为时髦,试图将西方反科学思潮引入中国,打着“科学传播”、“科学文化”的幌子,声称要让公众全面了解科学,而热衷的是让公众警惕科学。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科学是两刃剑”,但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讲得最多的,却是他们以为的科学的“坏”的一面,要为科学设置禁区。他们所推崇的西方学术界那些反科学人士一般并不隐瞒自己对科学的敌视态度,也不愿意或没有机会从事科普工作,其影响局限于学术界的小圈子,对社会的影响甚微。而中国人文学界的这些人士却是以科普人士的面目出现的,有的还被视为“科学传播”、“科学文化”方面的权威人士、著名学者,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二是新闻界从事科技报道的编辑、记者的科学素质普遍低下。许多科技版的编辑、记者从来没有受过科学方面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有的甚至是从中文系古文专业一毕业就去当科技版编辑。科技版编辑、记者本身就不具有科学素质,也就不可能编写出合格的科技报道,把商业炒作当成科技成果,把奇谈怪论当成科学主流,把伪科学宣传当成科学新闻,至今在报刊上仍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科版编辑、记者 道德败坏,热衷于为商业骗局、商业炒作撰写名为“新闻”实为广告的有偿报道。

  三是出版界热衷于出版伪科普书籍。当前国内市场上,宣扬“神秘现像”、宣传伪科学、反进化论的书籍数量远远多于科普书籍。只要不违反中国法律,出版这类书籍未尝不可。问题在于它们往往是以“介绍最新科学发现”、“探讨科学难题”的名义做为科普读物出版的,书店一般也把它们归到科普图书类销售,这就对广大读者起到了误导作用,必须加以揭露。甚至包括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把反科学、伪科学的文章做为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推荐,谬种流传,误人子弟,危害很大。另外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无神论是科学的孪生兄弟,科学研究的本质即使不是无神的,也是非神的,因此科普也离不开进行无神论教育,揭露宗教迷信的实质。但是某些出版界人士却出于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误解,支持出版宗教读物,却反对出版批判宗教的读物,这必然会导致有传教的出版自由,却没有反教的出版自由,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宗教读物,却缺乏针锋相对的无神论读物,这对科普也是相当不利的。

  这三方面的挑战,分属伪科普学术、伪科普新闻和伪科普出版,要而言之,就是伪科普舆论。必须掌握舆论,让科普舆论战胜伪科普舆论,科普工作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