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宫颈糜烂用药应谨慎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3-07 11:13:34 | www.chinesejk.com

  宫颈糜烂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尤其是在已婚妇女中,约半数以上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据北京市最新公布的一项社区卫生调查结果显示,宫颈糜烂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宫颈糜烂是由子宫颈慢性炎症所引起,当子宫颈炎症累及深部组织时,子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由于营养障碍而自行脱落,其剥脱面逐渐被由子宫颈管而来的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柱状上皮较薄而透露下面的血管及红色的间质,所见到的这个红色创面与正常粉红色的上皮界线十分清楚,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子宫颈糜烂。孙教授还告诉记者,目前治疗宫颈糜烂已有药物、激光、微波等多种方法,而且也很有效,只要治疗科学,是完全能够根治的,但是临床上真正获得根治的患者却很少。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许多患者对宫颈糜烂的认识和选择的治疗方式错误,许多患者都喜欢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激光、微波等治疗手段比较忌讳。

  不可否认,药物是治疗宫颈糜烂的重要方法,对于轻度的宫颈糜烂患者,采取局部敷药、阴道药物冲洗、上阴道栓剂等药物治疗方式,或在宫颈炎急性期服用、注射抗菌素,的确对控制宫颈糜烂症状、防止糜烂加重很有效果,而且坚持用药,可以根治。但是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最好选择激光等物理疗法。

  目前市场上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很多,而且该类药物的媒体广告也很多,许多患者便自行购买使用。对此,孙念怙教授提醒说,宫颈糜烂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选择用药方式,切莫自行盲目用药。她说,许多患者由于用药方式不对,如过度地用药物清洗阴道,虽然能够杀死细菌,但同时也很容易使阴道内菌群失调,加重病情。

  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切莫过分依赖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不仅费用高、治疗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不明显,所以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应听从医生的意见,选择激光、冷冻、微波等更好的治疗手段,以便早日根除疾病。

  激光、微波等治疗手段不仅是不再考虑生育的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且对于未育的患者也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人认为宫颈糜烂用激光等物理治疗的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孕,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观点。宫颈糜烂本身就可能会导致不孕,肯定是需要治疗的,所以对于那些重度宫颈糜烂又未育的患者建议采用激光等物理治疗的方法,这样见效快。不过在治疗时,应告诉大夫不要影响宫颈的功能即可。

  阴道药物冲洗

  糜烂的子宫颈,往往长期浸在阴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中。清除这些炎性分泌物,对治疗宫颈糜烂至关重要。

  阴道药物冲洗,常用的是用溶有药物的液体进行阴道冲洗,将炎性分泌物冲出,使子宫颈不再受到炎性分泌物的刺激。

  常用药物有高锰酸钾粉(又叫PP粉)、苏打粉、洁尔阴洗液、肤阴泰洗液、肤阴洁洗液、皮肤康洗液、聚维酮碘液等。这些药物都要用温开水溶解或稀释后,才能使用(使用浓度或剂量请参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意见)。使用时,最好用冲洗器将这些药物的溶液冲入阴道。

  高锰酸钾粉主要用于滴虫性阴道炎,苏打粉主要用于念珠菌性阴道炎,其他冲洗液不管什么情况,均可使用。对于伴有较严重的急性阴道炎症患者,可选用无刺激性的皮肤康洗液。

  用药物冲洗阴道治疗,有人误认为冲洗次数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说,以每天冲洗1次为宜,长时间、多次的冲洗,反而有可能破坏阴道内正常的乳酸杆菌菌群,不利于阴道炎症的治疗。

  阴道内置药物

  宫颈糜烂与某些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阴道内放药主要就是针对这些病原体。

  内放的药物常有含中药的栓剂和干扰素,如康妇特栓,含莪术中药等;治糜灵栓;以及重组人干扰素α-2a(如奥平、淑润栓)。

  使用时,先用药物冲洗阴道后,再把这些药物放置到阴道的深部,贴近宫颈糜烂的部位。如果患病妇女自己去局部放药,那么药物很难准确地放到糜烂面上,这样通常效果不理想,最好的办法是由医生来操作。

  用康妇特栓、治糜灵栓药时,一般每日1次,12~14天为一个疗程。用奥平、淑润栓药物时,应隔日应用,7次为一个疗程。用药时,最好选择临睡前,因为如果白天用药,站立或行走,将使一部分药物离开宫颈的糜烂部位,造成疗效下降。

  在月经期和怀孕期间时,应禁止使用阴道内放药,以免引起生殖道的感染,或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一个疗程后,应进行复查,看治疗是否有效。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