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08田径综述:刘翔独苗难支 奥运年中国田径窘境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2-21 10:25:23 | www.chinesejk.com

 单从获得金牌的情况来衡量,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田径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表现最差劲的一次——没有金牌,只获得两枚铜牌,还爆出了刘翔因伤退赛的京奥最强新闻。如此种种,无疑让中国田径人在后来的几个月中感到莫名的压力,也要面对众多的不满与指责。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中国田径队在每一届奥运会上都有金牌进账——那一届是陈跃玲,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王军霞,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王丽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则更加辉煌,刘翔和邢慧娜在同一天拿下两金。那个夜晚让不少喜爱田径、关心中国田径的人潸然泪下,仿佛看到了翻身的一天。

  然而在万众瞩目的“鸟巢”,中国田径在苦心经营了一个奥运周期以后,却遗憾地没能完成“奥运争光”的任务,令人惋惜。这种惋惜无疑将成为2008留在每一个中国田径人心中的痛。

  从四年前雅典夺冠的那个夜晚开始,刘翔的魅力横扫大江南北,也令世界折服。运动成绩坚挺、外形俊朗阳光、性格活泼、没有绯闻,刘翔几乎成了中国体育界的完人,记得当时外媒甚至评价他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男人之一,其实也并不夸张。

  刘翔之所以受到这许多的追捧和关注,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从事的项目——田径。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的体育运动,能在田径项目上取得金牌,无疑会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但中国能取得这样成就的运动员太少了,尤其是在短跑短跨项目上。刘翔的突然爆发,无疑是历史性的,其意义早已超越了12 秒91或者12秒88这几个空洞的数字本身。

  2008年8月18日,刘翔因伤退出奥运会比赛后,全国甚至全球舆论一片哗然。当时记者曾写过一篇评论,大意是说刘翔的肩上担负着国人的梦想,也担负着只有他一个人才能体会的伤痛;夺金的欢乐,国人都愿与他分享,但我们有什么理由能让一个年轻人为了这种欢乐而一个人扛起巨大的伤痛呢?

  刘翔的伤,不是新伤,而是多年以来训练中慢慢积累形成的老伤。如果不是奥运会的巨大压力,绝不会爆发。应该看到,奥运会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场赌博,就像一根悬在空中的钢丝,对面是巨大的成就,包括国家的荣誉,个人的满足感,还有为数不少的财富,但钢丝下面则是伤痛的深渊。

  刘翔在这条钢丝上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年,还算顺利。但就在北京奥运会前夕,他的钢丝崩得太紧了,断掉了。

  从空中跌落的失重感,伴随刘翔走过了奥运会后的几个月时间。有理由相信,这几个月的时间,一定也是刘翔和关注他的人们所最不愿回想却难以忘怀的。好在我们看到,凭借着乐观的精神,刘翔终于慢慢恢复了自信,并且在康复的路上踯躅前行。2012对他来说,再也不会有北京这样的压力,因为伦敦没有“ 鸟巢”。

  另一方面,也正是刘翔爆发的光芒,掩盖了中国田径在这个奥运周期内备战的尴尬局面——传统项目中长跑和竞走项目走向没落,女子投掷项目也是乏善可陈——中国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要想保住面子,几乎全部希望都压在了刘翔一个人的身上。

  一棵独苗,何以擎天?中国田径的尴尬,在奥运会后还是结结实实地摆在了人们面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豪取51金,据说只有足球和田径两个中心没有完成“事先制定的任务”。

  两块铜牌,一块来自年初在伦敦马拉松上扬眉吐气的周春秀,一块来自女子链球选手张文秀。她们本来也是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寄予厚望的两个重点选手,比赛中的发挥也是竭尽全力,奖牌的颜色并不重要。

  在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一共有42个国家获得奖牌,24个国家获得金牌。中国以两枚铜牌排名第35位,在奥运会田径积分榜上由雅典奥运会的第 17位提升到了本届的第13位。几个中国田径曾经引以为豪的项目——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和男女竞走,中国选手在这些项目上实在拿不出像样的成绩,优势已不复存在,复苏之日恐怕仍是遥遥无期。眼光放远一点看的话,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世纪末“马家军”的爆发和本世纪初刘翔的爆发,只是中国田径在低水平上徘徊基础上的两次超常发挥,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可怜的。

  一下说了这么多让人沮丧的话,换个角度,看看好的方面,那就是田径队参赛人数和最终获得积分,都已超过雅典奥运会,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参加奥运会人数的增加,说明这个项目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的人数比往届增加了,除了奖牌总数意外,这是另一个衡量国家运动项目发展状况的指标。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田径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没能本土扬威,但也能看到踏踏实实的成果,只是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八月,这成果显得不那么辉煌罢了。

  要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用田管中心主任罗超毅的话说,就是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培养后备人才,真正从基础上把这个项目做强。这虽然看起来很难,但也是绕不过去的任务,无论是在基层教练的水平、业余训练阶段的选材,还是国家队层面的对外交流、训练理念和方法的完善,都还要一步一步地夯实基础。这也正是中国田径人走了多年,还没有走完的长路。

(编辑:阳光)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