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盆腔炎的预防与调护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2-10 14:46:40 | www.chinesejk.com

  田女士 30岁 已婚

  主诉:下腹部疼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时有腥气味,腰酸痛,二便正常。曾应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

  PE:下腹部压痛( ),无反跳通,全腹无病理性肿块。舌淡胖,边有齿印,苔厚白,脉缓弱。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均正常,血、尿HCG阴性。B超:前位子宫,4。2*4。0*6。0CM,边界清,回声均匀,形态正常。子宫后方见9。2*4。0CM2,形态不规则无回声区,区内夹杂粘稠絮回声。

  诊断:盆腔炎

  治疗:某医院妇科医生,根据田女士病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症,21天后田女士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未见异常。

  盆腔炎常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如果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所以,在急性期应积极彻底地治疗,不应以症状暂时缓解作为治愈的标准同时,要配合生活调护及预防复发。

  盆腔炎可能引起腹泻,原因是由于子宫位于直肠的前面,患盆腔炎时,子宫后位盆腔充血(经前盆腔充血较重),子宫充血变软,会更贴近直肠,压迫骶神经产生上坠感,子宫压挤直肠,刺激直肠黏膜收缩而引起排便。

  全球医院网专家提醒,预防盆腔炎,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经期的个人卫生,定期做妇科检查,同时注意饮食调护,加强营养,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如果有腰酸疼症状的女生,可服用姜汤、红糖水、桂圆肉等温热性食物。

  预防及调护:

  (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2)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也不要过于劳累,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以避免症状加重。

  (4)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后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5)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6)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7)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以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医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8)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9)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10)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其方法为:

  操作前准备:

  ①将一剂中药浓煎100ml备用;

  ②一次性输液器1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

  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既可以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也可在离院后,在家中自行操作。

(编辑:艾茄)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