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遗精的危害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2-11 09:33:17 | www.chinesejk.com

  什么是遗精?指在无性交状态下的一种射精活动。在睡眠做梦时遗精,称为梦遗;在清醒时遗精,称为滑精。俗话说:“满则溢”。精液时刻产生,贮满时,就通过遗精的方式排出体外。遗精分生理遗精和病理性遗精。

  遗精到底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是疾病征兆?我们先从遗精的分类所起:

  一、什么是是生理性遗精,这是正常现象,每个月出现1~3次遗精,不能算病态。每月l~3次的遗精,属生理性,一般没有什么影响。

  二、什么是病理性遗精,遗精次数较多,如梦中遗精,甚至在天性兴奋的情况下也遗精。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手淫或思想过分集中于性有关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患有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造成局部刺激所引起。

  遗精的危害:但频繁的遗精,注往使青年人处于一种疑虑、紧张、担忧、羞涩的心理状态,有些弱型气质的男青年,梦遗后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更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眠,影响工作、学习和健康。

  三、病理性遗精的症状临床表现:

  1. 一夜2—3次或每周数次,连续不断,甚至午睡或清醒时性兴奋和非性交状态下均有射精。

  2.婚后有正常性生活,仍多次出现遗精。

  3.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消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等症状。

  4.精液量减少或过多,质稀淡,不粘,无味,精子含量较正常减低。

  四、遗精的危害,未婚青年遗精是常见现象,不必过份担忧,掌握预防知识,日程生活注意以下事项,可以控制和预防病理性遗精。

  1、有长期手淫习惯要下决心予以戒除。最好事先在床上放些卫生纸,及时擦拭,若不予理睬,很快就会浸湿被褥。准备一条内裤(可以放在被套内)以便及时更换,换下的内裤应随即清洗,并在阳光下曝晒(里层要朝外朝阳),达到 防菌杀菌的效果。

  2、养改良好的卫生习惯,把精力集中在工作和学习上,参加健康娱乐活动和体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不胡思乱想,不穿紧身裤或尼龙内裤。

  3、不看引起性刺激的低级下流读物,如无聊小报、淫秽录像、黄色小说,性挑逗很强的画片画面。

  4、如遗精频繁,可配合中药治疗。

  5、遗精后必定会有少量精液残留在尿道里,最好去厕所小便,使之及时排出,有条件的最好用自来水清洗清洗,来个干净利落。

  五、遗精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有梦而遗称“梦遗”,无梦而遗称“滑精”,可分以下5型辨证论治。

  1.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中医治疗

  症见梦多遗精,失眠健忘,心悸心烦,头晕耳鸣,小便黄少,微有灼热感,舌红,脉细数。治宜:交通心肾。可选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封髓丹、牛黄清心丸合六味地黄丸等。

  2.阴虚火旺型遗精的中医治疗

  症见多梦而遗,夜寐不安,头目昏花,耳鸣心悸,神疲乏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或见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安神固精。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丸、加减地黄丸、金锁固精丸、金樱英实丸、三才封髓丹(封髓丹)、还原固精丸等。

  3.肾虚不藏型遗精的中医治疗

  初则梦遗频作,继则滑精屡发,头昏目眩,耳鸣腰酸,面白少华或面色暗黑,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治宜:温阳补肾,益火固精。可选用:右归丸、斑龙丸、龟龄集、贻阶补,肾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参茸补九、鱼膘补肾九、海马保肾丸等。

  4.肝火亢盛型遗精的中医治疗

  多为梦遗,阳器易举,烦躁易怒,胸胁不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安宁精室。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片、龙荟丸、加味逍遥丸等。

  5.湿热下注型遗精的中医治疗

  症见遗精频作,或尿后有白色液体外流,心烦少寐,口苦作渴,或胸皖闷胀痰多,小便热赤不爽,或见小腹及阴部作胀,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泌浊宁精。可用:草菇分清

  六、遗精预防保健很重要,现介绍几点保健常识。

  (1)勿把生理现象视为疾病,增加精神负担。成人未婚或婚后久别1—2周出现一次遗精,遗精后并无不适,这是生理现象。千万不要为此忧心忡忡,背上思想包袱,自寻烦恼。

  (2)既病之后,不要过分紧张。遗精时不要中途忍精,不要用手捏住阴茎不使精液流出,以免败精贮留精宫,变生他病。遗精后不要受凉,更不要用冷水洗涤,以防寒邪乘虚而入。

  (3)消除杂念。不看色情书画、录像、电影、电视,戒除手淫。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和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4)慎起居。少进烟、酒、茶、咖啡、葱蒜辛辣等刺激性物品。不用烫水洗澡,睡时宜屈膝侧卧位,被褥不宜过厚,内裤不宜过紧。

  (5)遗精发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关检查,找出致病原因,及时治疗。

(编辑:南亚)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