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1-21 06:46:04 | www.chinesejk.com

  许多人认为,只有妇女才会罹患阴道炎。其实,幼女外阴阴道炎并不罕见。这是由于幼女卵巢功能不健全,阴道粘膜较薄,自然防御功能差,因而易受各种病原体或刺激物的侵袭而感染发病。

  据研究,幼女外阴阴道炎多为葡萄球菌、滴虫和真菌感染。此外,有个别是由于局部刺激引起,如异物进入阴道内,致使外阴、阴道受污染,诱发阴道炎。

  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红肿,阴道内流水样分泌物,阴道灼热、疼痛、瘙痒难忍。由于小女孩一般都不能准确地述说病症,所以易被大人忽视而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延误病情,有的病情反复发生长达1~2年,严重时引起外阴破溃和排尿困难,甚至引起小阴唇粘连及阴道闭锁。

  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阴道炎,家长要消除顾虑,及时带女孩去医院妇科诊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一般治疗

  ①外阴清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或温开水坐浴,每日2~3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②对严重患儿,还可将药物通过一细尿管插入阴道,作低压冲洗,每日2次,以改变阴道酸碱度。

  怎样防治幼女外阴阴道炎?

  由于婴幼儿的卵巢功能尚不健全,因此幼儿的阴道粘膜较薄,而阴道外口又邻近肛门、尿道,局部易潮湿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如外阴阴道炎。当外阴皮肤擦伤或搔抓致伤而有污染时容易发生外阴炎。

  新生儿及幼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几乎任何感染源或刺激物,进入阴道后都可以引发炎症。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的感染,它存在肠道中,通过大便污染而致病。肠道蛲虫爬出肛门侵犯外阴阴道造成感染,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出于好奇心或想解除外阴一些不适感,会将发卡、小铅笔头、小玩具之类的东西插入阴道内,未能及时取出,长时间刺激或损伤阴道粘膜从而引起炎症。女婴先天性阴道直肠瘘等畸形则更容易发病。母亲体内存在的一些致病因素,如单纯性疱疹病毒、霉菌以及滴虫,都可在胎儿经过产道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过程中,传染给女性新生儿。

  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受到重视,一些家长带领自己年幼的女孩到游泳池去游泳,而又不重视外阴阴道卫生,经常反复地受到细菌污染,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繁殖导致阴道炎的发生。

  急性感染时多有外阴红肿、疼痛,排尿痛、外阴不适,令女婴烦躁不安。阴道异常分泌物表现为脓性白带流出,有时为黄水样,甚至血性分泌物较多。如为长时间异物刺激伴大肠杆菌感染常常伴有臭味。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时行鉴别,以对症治疗。

  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呈淡粉色)洗外阴,对较大的幼女可令其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禁用刺激性较大的肥皂用力擦洗。而可用1%-1%洁尔阴液,通过较细软的像胶导尿管,轻轻送至阴道顶端进行冲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如为一般细菌感染,局部可涂用红霉素软膏。是否需用口服药物,则应根据医嘱进行。特别注意的是对顽固性经久不愈的幼女阴道炎,应想到阴道内有异物存在的可能,请医生仔细检查,较大的异物或长时间有嵌顿往往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取异物,不可擅自乱取,以免造成直肠等部位的损伤。

  为了更好地预防女婴或幼女的外阴阴道炎,应使用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布,勤洗换保持卫生,大便后要清洗外阴,谨防粪便不能擦净而污染会阴部。尽早穿合裆裤,减少阴部外露污染的机会。幼女游泳后要预防性使用前两种液体坐浴。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防止异物插入阴道。对有明显畸形造成反复感染者,应早做手术修补。母亲要积极治疗自身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以免传染给孩子。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①以柔软、清洁的纯棉内裤换掉开裆裤,孩子的母亲还要经常保持幼女外阴及内裤的清洁卫生;

  ②以软而细的消毒导尿管轻轻插入患儿的阴道内,再经此管用浓度适当的杀菌药液冲净阴道内的炎症分泌物,每天一次;

  ③用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为幼女坐浴,每次15分钟,早晚各一次;

  ④如并发尿道炎和膀胱炎,可经尿道口直接向尿道和膀胱内注入无腐蚀性的杀菌药,每5天一次;

  ⑤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⑥幼女合并性病时(如淋病、梅毒、支原检查发现有异常时),应对幼女进行系统的治疗。需注意的是,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的症状消失,尿液化验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均正常后,还应继续口服一周抗菌素,以巩固疗效。

(编辑:文琳)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