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为中医药把把脉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1-12 10:04:46 | www.chinesejk.com

  中医药作为我国原创的医学科技,是古代先哲们在充分总结与疾病斗争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基础上,通过成熟的哲学与文化而建构起来的医疗科学体系。它讲究整体和变化,推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标本兼治,并以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即如今之预防医学)为基本特色。由于在理论建构时就准确抓住了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和变化,中医药不仅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卓有成效,而且形成了简便廉验的优势。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为世界科学的多元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原创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代表。

  近日,有人在网上联名要取缔中医药,难道中医药也“病”了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办公室主任、著名老中医王凤岐教授,他首先气愤地说,“取缔中医药”,是“欺世灭祖”的言论,不值一驳,同时他非常诚恳地从中医药的教育、医疗、科研等方面分析了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请看他如何——

  “中医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探讨中医药时,一定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王凤岐教授激动地对记者说。

  中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医药学以中国文化整体思维为导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升华,形成比较系统的医学体系,属于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

  解放前,中医教育大部分是家传与师带徒,也有部分靠自学成才,即使有一些所谓的学校,基本上也是传统教育方式,像私塾一样。

  解放以后,我国成立了中医高等学府——中医药大学,有了自己的教材,把中医药学纳入了国家的正规教育系统,这对于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医药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中医药教育与普教课程基本割裂。现在中医药院校划归教育部管理,教育部门完全按照一般的普通教育进行,没有考虑中医教育的特殊情况。学生们进入大学学习中医普遍感觉很困难。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接触中医药,对中医的古文化了解很少,而学习西医的学生,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都能用上。学中医完全是重新开始,前十几年学习的知识与中医药基本 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等,让学生感觉虚无飘渺,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是迷信。

  王凤岐教授说:“进行中医药教育,不要忘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的。”他建议: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增加一些中医药的历史典故、加一些医案医话,介绍一些中医对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常识,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医学的,也是文化的,学生既了解了一些历史,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这样,学生上大学就会有一点中医药知识,不会出现普通教育培养了十几年,跟中医药没有一点关系的现象。

  其次是中医药院校使用的教材要改革,教材基本来源于古代的医学经典,理解这些经典必须有良好的古文功底。不然,好多字都不认识,虽然现在都使用简化字,也有一些白话文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不一定是本意,也不一定很准确。很多老中医说,学习中医药没有一定的模式,学好中医必须修炼文化底蕴,同样一句话,谁悟性好,理解得好,就能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中医药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从古书里摘编的,组合起来很困难,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文化底蕴,学习起来也很难理解。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都是同样的学习内容,拉不开档次,导致培养的人才参差不齐,可能中专的学生比大学生学得还好。王凤岐教授建议:中专就学实用基础,高研班就学高深的理论,这样培养的人才就不会乱,现在有中专生不服本科生,师带徒不服大学生,难免形成中医队伍学术层次紊乱,矛盾也比较多。

  王凤岐教授还气愤地讲了一件事情,他说:“中医药院校的骨科教材是以西医的骨科知识为主,而忽视中医骨科的精髓。”中医的骨伤科是中医的特点,也是最容易和西医结合的。西医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手法、夹板固定、内服外用药物的治法。现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只学习西医骨科的特点,那么中医药的特点在哪里?中医药院校怎么体现自己骨科的特色?

  别把中医这朵鲜花插在西医这个树干上

“我认为中医临床最大的问题是分科。”王凤岐教授说。

古时候中医主要分为大方脉、小方脉;后来发展到分为内、外、妇、儿,没有呼吸、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科。因为中医是按脏腑来辨证的,以前中医内 科的医生什么内科病都能看。现在按照西医的方式,内科分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神经科等。很多中医就专门看心血管病或肝病。其实像一些老中医,什么病都能看。比如治疗肝病的著名大师、已故老中医关幼波先生,他不但对肝病有研究,对很多内科疑难杂症都有建树。

  按照这样分科,肝病科来的都是肝病患者,而中医治疗时常用健脾胃、治肾、活血排毒等办法来治疗肝病,而不是仅仅治肝,中医是整体观的治疗原则。“中医按照西医的理论来分科,是中医在临床上的一个重大失误。”王凤岐教授说,“中医的治疗不能按照西医的理论,而分科却按西医的理论,那中医还有什么特点,怎么发挥特长呢?”

  虽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这种分科,但是谁都不愿意讲。王凤岐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因为明确分科,他就能成“专家”了,什么肿瘤专家、不孕症专家、肾病专家等。其实,中医内科医生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医的理论,什么病都能辨治,只是根据不同的经验更擅长于某种病而已。

  一个真正的中医,他应该懂得中医的各种技能,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比如扁鹊,他到的地方什么病人多,他就是什么科的大夫。他走的这个地方儿科病人多,他就是儿科大夫,走到那个地方妇科病人多,他就是妇科大夫。需要开药就开药,需要扎针就扎针。药、针、灸、内服药、外敷药、外用药是中医大夫应该掌握的技艺,而不应该割裂开来,古代中医没有这么分科,在学习时,大夫就全面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技艺,并不断运用于实践,不管什么病,中医大夫都能提出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治法。

“中医分科一定要改变,如果不改变,中医临床效果将越来越差。中医临证的路会越来越窄。”

中医在临床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化验指标的处理。现在中医治疗,大部分是想找一个方药,想办法把化验不正常的指标治疗正常。王凤岐教授给了一个例子,很多病人头晕、失眠、血压高,有些人通过治疗,症状消失了,可是血压表读数还是比较高。有的中医为了让血压达标,就继续开降压药,甚至有的加西药骗人,这样做怎能客观体现中医的疗效?中医药理论中没有治疗化验指标的方和药,只有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去辨证、探讨、摸索使其病愈而达到化验指标正常。
现在中医治疗效果不理想,除了大夫医疗技术原因之外,还与药物有关,例如: 很多治疗急症的药是动物性的药,如虎骨、犀牛角,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掘更好的替代品;有的药品十分稀缺,常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另外,地道药材少,药品的质地差,都会影响临床疗效。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