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盆腔炎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16 09:20:42 | www.chinesejk.com

  盆腔炎是子宫、卵巢、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炎症的统称,常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尿频尿急、畏寒发热等。女性一旦有了性生活,感染机会将大增,更易患上盆腔炎。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盆腔炎的危害更大。提醒广大盆腔炎患者在治疗上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清洁要适度

  有些女性经常自行冲洗阴道,这反而给病菌以可乘之机。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具有自净和防御功能,而过度冲洗改变了阴道酸碱度,反而给病菌繁殖提供了方便。

  盲目选洗液

  洗液是女性青睐的对抗阴道炎症的“武器”,不过,许多女性购买洗液时很盲目、也很随意。专家指出,购买洗液很有学问。首先,要认准洗液是健字号还是药字号,如是妇科炎症急性发作,建议选择药字号。第二,认准洗液的酸碱性,第三,洗液使用时间别超过标准的疗程。专家指出,清水才是最好的洗液,因为它不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

  未婚不会得盆腔炎

  一般而言,未婚女子不易患内生殖器炎症,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致病菌除了可性交、宫腔手术进入内生殖器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侵犯内生殖器,常见下列几种:

  1、不良生活习惯如经期盆浴,即为常见诱因。因为月经期抵抗力下降,下身泡在水中,水中的致病菌可经阴道上行进入内生殖器。如经期游泳,更容易使水中病菌进入阴道,继而进入子宫输卵管引起炎症。

  2、不洁的自慰脏手指或脏器械表面都沾有致病菌,甚至可能有淋菌、支原体性病病原体。当用这些脏东西按阴蒂或插入阴道时,有可能将病菌带入体内,招致炎症。

  3、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若就诊延迟,阑尾化脓,炎性渗出物即可流入盆腔,引起输卵管炎。患急性肠炎,肠道内的病菌可经淋巴管传至生殖器,引起生殖器炎症。肺结核的病菌可经血流入盆腔;肠结核则病菌更可直接侵犯生殖器,引起生殖器结核病。

  盲目用药危及生命

  一旦盆腔炎急性发作,一定要到医院治疗,不要自行其事购药,药不对症不但无益病情,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或者控制了表面症状,真实的病情却被掩盖了,急性盆腔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盆腔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甚至造成菌毒血症,危及生命。目前,微波在盆腔炎治疗上优点越来越突出,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这是红外、短波、超短波所无法比拟的。当微波作用于盆腔组织时,能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震荡。微波能量低时产热低,能增强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代谢,这样就促使水肿吸收,消炎止痛。当微波能量高的时候,可使盆腔局部病变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

  别让中成药唱主角

  专家说,因为广告宣传的关系,加上传统医药深入人心,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大多“名声”很响,比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还有乌鸡白凤丸等。很多女性有了妇科炎症的症状,比如白带量多、颜色和气味异常、阴道口瘙痒等,习惯于马上求助于中成药治疗。

  但无论是慢性宫颈炎,还是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首选的治疗皆不是中成药。妇科中成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调理内分泌效果,可以调整女性的体质,但起效较慢、针对性不强,一般用作慢性妇科炎症的辅助治疗,不能作为首选治疗,否则用“慢兵对强敌”,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会趁机扩散、发展,从而耽误了病情。

  治疗贵在坚持

  总之患了盆腔炎要尽早选择正规医院、选择专业医师为其精心施治,医师会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且会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时要做到心胸豁达,要重视疾病,重视治疗,但不要精神过于紧张。在病情缓解的情况下仍不可松懈,大多数女性进行自我药疗时,判断疗效的往往凭主观感觉:症状好了、白带正常了就是病好了,于是赶快停药。专家指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往往症状减轻了,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其他的妇科炎症,治疗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疗程”概念,要遵照医生的方案进行治疗,直至彻底治愈。

  各种妇科炎症不分

  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虽然都属于炎症,性质却大不一样,治疗时更要区别对待。阴道炎以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居多,大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则是内分泌改变、外界刺激、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很少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手段,盆腔炎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居多,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应中西合璧,做您解决盆腔炎好帮手。

(编辑:艾茄)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