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慢性盆腔炎食疗方法有哪些?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9-26 10:02:37 | www.chinesejk.com

  已婚白领女士朱某,夫妇同居3年未孕。平素白带量多,色黄质稠。腰腹疼痛,左侧为甚。月经期延后,且量少挟紫色血块,面容憔悴,体倦乏力。经妇科检查,宫颈中度糜烂。B超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液暗区,约3cm×4cm大。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证属脾虚湿热,气滞血瘀。经中药调治月余,症状消失,半年后已成功怀孕。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迂延而成。由于长期炎症剌激,造成盆腔器官周围组织增厚粘连,抗炎药物不易有效,故病情顽固,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体质日虚,恢复缓慢。本病属中医妇科的带下病,啯瘕痛经等范围。认为是久病正气亏虚,邪毒滞留形成正虚邪实的病证。中医采取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达到缩短病程,防止宿疾复发的目的。

  此病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伴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头晕倦怠等。妇科检查盆腔有炎症病灶,或包块压痛,或输卵管积液等。遇劳累或月经前后加重。如患本病应平素注意休息,禁止经期房事,保持阴部卫生。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防致此病。患者要注重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炎症扩散加重。针对此病中医除予分型辨证治疗外,可试予以下食疗方以治疗:

  材料:土茯苓50克、芡实30克、金樱子15克、石菖蒲12克,猪瘦肉100克。

  制作:清水适量,慢火煲汤,加食盐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本方功效健脾补肾,解毒祛湿。适应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块状根茎,性味甘淡、平,功能健脾、解毒、利湿。芡实,又名鸡头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功效补脾祛湿,益肾固精,涩能收敛,可治白带过多。《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金樱子性味酸平,功能固精补益。上两味组方芡实与金樱子,又名水陆二仙丹,乃古代治遗精白浊,妇女肾气不摄白带妙方。石菖蒲味辛气温,善“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芬之气,利气化浊,祛邪疗带。故以上4种药组成的食疗方,性味平和,不寒不燥,对防治慢性盆腔炎颇这恰当。

  方1 苦菜莱菔汤

  组成:苦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 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224

  方2 银花冬瓜仁蜜汤

  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224

  方3 桃仁饼

  组成: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oo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 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气,脉细弦。

  来源:谢英彪.妇女病患者吃什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66

  方4 青皮红花茶

  组成:青皮10克,红花10克。

  用法:青皮晾干后切成丝,与红花同入沙锅,加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当茶频频饮用,或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活血。

  主治:盆腔炎,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脉弦。

  来源:谢英彪.妇女病患者吃什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66

  方5 荔枝核蜜饮

  组成: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用法: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早晚2次分服。

  功效:理气,利湿,止痛。

  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来源:民间验方。

(编辑:艾茄)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