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的特点和预防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9-13 17:33:53 | www.chinesejk.com

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病是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无疑是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首要任务。

特点:

1、糖尿病(主要为2型糖尿病)伴发或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较正常人高达3—5倍,约占糖尿病人的1/3。

2、糖尿病伴发或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般较非糖尿病人提前5年左右。

3、糖尿病伴或并发冠心病的死亡率高,在2型糖尿病中,其死亡率约占50%。

4、糖尿病伴发或并发冠心病者症状多不典型,大多无症状,即使并发急性心机梗塞亦多为无痛性,或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因此极易漏诊或误诊,更易导致死亡。

5、糖尿病伴或并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病易反复发作,这就大大提高了其死亡率。

6、糖尿病并或伴发心脏病者由于症状不典型,病人难以防范,更易猝死。

7、糖尿病并或伴发脑血管病多为缺血性,约占89%左右,其中多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可反复梗塞最终导致脑软化、脑萎缩,而致老年性痴呆,大大降低了生存质量。

8、由于糖尿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因此出血性脑血管病并非罕见,且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9、糖尿病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发病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粘血症、吸烟等。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一) 积极控制原发病:

因为血糖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其发病及预后,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及波动范围,使血糖保持平稳状态,一般空腹血糖应低于8.0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10.0mmol/L,同时其波动范围应低于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1、控制血糖

由于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病是长期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造成的结果,因此最首要的任务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血糖过低更易导致心脑细胞的损害,加重病情,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控制血糖的药物选择最好选择胰岛素,但要严防低血糖,如果病人拒绝胰岛素治疗(在临床上此种病人并非少数)可选择达美康,因其在降糖的同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2、控制血脂

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结果,血脂异常更易促使动脉硬化,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危害更大,除饮食宜清淡外,可用他汀及贝特类西药或中药降脂。

3、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诱发因素,控制好血压,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轻动脉硬化,改善脑供血,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压稳定在130/80mmHg最为理想。

4、改善血粘度

糖尿病人由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其血粘度异常,这样更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上述措施,可使血粘度有所改善,同时可服用肠溶阿斯匹林75mg,每晚一次,或定期输液如黄芪丹参液,以改善血流变。

(二) 重视各种先兆症状

如胸闷、憋气、心慌、出汗、胸痛、发作性头晕、肢体麻木、性格反常、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等,以上都是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的先兆症状,一旦出现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三) 定期监测各项指标:

如血糖、血压、血脂、血流变、体重指数、心电图、脑血流图。

(四) 调整生活习惯:

1.戒除烟酒、科学饮食。

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的重要性,但糖尿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性疾病,可以说,饮食的不合理性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主张科学饮食,既非盲目节食,更非大吃二喝,科学饮食的前提是既要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又不致营养过剩,加重病情。其原则是肉蛋奶适量,①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②粗细粮巧搭配,蔬菜餐餐有,③每餐八分饱,下顿不饥饿。主食的品种以全麦粉、大米、小米、玉米面为主,尽量少食荞麦、莜麦等难以消化食物,以防止对胃肠道的刺激。米面杂粮都要吃,还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吃鱼类、瘦肉、鸡蛋(每周4~7个)、牛奶、豆制品、蒜、醋等。少吃动物油、糖、奶油及咖啡。每天食盐应减少至5克。务必控制体重。提倡每天清晨喝一杯温开水。每天不少于六杯水。食量可依据身高体重,劳动强度而定。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辅以植物蛋白,但肾病患者应限制蛋白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在0.8克以下,脂肪在每日一两植物油左右为宜。

2、合理运动

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运动不同于每日的劳动,它不需要胰岛素就能使血糖下降,且能调节精神,强健心肺功能,因此应高度重视。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时间应选择在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晨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学,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情志调理

情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称为七情,即怒、喜、忧、思、悲、恐、惊,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缠绵难愈性疾病,所以大部分病人易出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厌世,此种状态极易使血糖升高,同时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情至关重要。

4.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冬季注意防寒,夏季防暑,避免呼吸道感染。

(编辑:阳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频道精彩推荐

保健
健身
减肥
美容
整形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description,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查看详细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NOT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thumb!='' AND status=99 $cats11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糖尿病文章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06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胃病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67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382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325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妇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3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男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4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