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畸胎瘤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7-31 11:10:55 | www.chinesejk.com

畸胎瘤为常见的卵巢肿瘤,其特点为肿瘤可有人体三种胚叶组织成分,以外胚叶成分为最多见。畸胎瘤良、恶性程度主要取决于瘤组织的成熟度,目前将肿瘤分为成熟与未成熟两类。成熟畸胎瘤约占畸胎瘤的97%,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0%~20%;未成熟畸胎瘤仅占畸胎瘤的0.65%~2.45%。
[诊断要点]
1.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90%为生育年龄妇女。
(2)症状:一般无症状,当肿瘤体积增大时,有腹胀,轻度腹痛及压迫症状。如肿瘤发生扭转或破裂、感染时,出现急腹症表现。
(3)妇科检查:于宫体一侧或双侧可触及软硬不一,有如泥土样感的肿块。
(4)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囊壁内侧主要被覆角化鳞状上皮,有丰富的皮脂腺、毛囊及毛根等,囊壁常有一突出处称头节,在该处切片,常采到由三层胚胎衍化来的各种成熟组织。
2.成熟畸胎瘤恶变:成熟畸胎瘤内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成分发生恶变,即为成熟畸胎瘤恶变。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变,少数有腺癌、肉瘤及癌肉瘤等。
(1)多发生于19~88岁之间,绝经期后多见。
(2)症状、体征基本同“成熟畸胎瘤”,恶变早期无临床症状,如恶变扩散致卵巢外,浸润周围组织、器官或有淋巴结转移,则临床可出现腹痛、腿痛、下肢及外阴浮肿等症状,检查时肿瘤往往固定。
(3)病理检查:镜下除见成熟畸胎瘤的组织外,其恶变成分常为一种组织,且以鳞状上皮恶变多见。也有其他成分恶变,如甲状腺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及软骨肉瘤。
3.成熟型实性畸胎瘤:多见于儿童,其症状、体征及病理检查基本同“成熟型囊性畸胎瘤”。
4.未成熟型畸胎瘤:较少见,仅占卵巢肿瘤(畸胎瘤)0.65%~2。45%。
(1)多见于年轻患者,平均好发年龄19~24岁。
(2)症状:多数无症状,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方能引起腹胀、腹痛、腹水。
(3)体征:腹部肿块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突然增大。
(4)病理检查:镜下可见三个胚层衍化而来的结构,由未成熟及成熟组织混合构成,以未成熟组织多见;有的似原始神经上皮、室管膜和成群的神经母细胞,细胞核小而深染,胞浆少,排列呈菊花状或管状。此外,还可见到胚胎性软骨、疏松网状结构及幼稚的中胚层组织,也可有一定量的各胚层的成熟组织。根据肿瘤所含的成分不同可分为:
0级 全部为成熟组织。
Ⅰ级 有少量未成熟组织和核分裂象。
Ⅱ级 有较多未成熟组织,每一切片所含神经上皮不超过三个低倍视野(40X)。
Ⅲ级 未成熟组织量多,每一切片神经上皮超过四个低倍视野(40X)。
5.卵巢甲状腺瘤:是向单一组织发展的高度特异性畸胎瘤。
(1)多发生于30~50岁。
(2)症状: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仅有腹部肿块。
(3)体征:肿块增大时可产生局部压迫症状,亦可有腹水、胸水。部分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4)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肿瘤内所含组织为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具有典型的滤泡,其中有不等量的特殊的被伊红染成粉红色的类胶质。
6.卵巢类癌:卵巢原发性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通常发生在含有消化道上皮和呼吸道上皮的成熟囊性畸胎瘤内。
(1)好发于绝经以后妇女,60岁左右多见。
(2)症状:除发现盆腔肿块外,大约1/2患者伴有类癌综合征,如面色潮红、周围血管功能紊乱、右心衰竭、腹痛腹泻、皮下水肿及支气管痉挛等。
(3)体征:发现盆腔肿块,余同上。
(4)病理检查:镜下可见组织形态多样化。分化较好的类癌,癌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核圆居中,多染色质,细胞不清楚,核仁不明显。分化差的类癌,细胞极小,圆或长圆形,核呈圆形、菱形或圆锥形,染色质极浓,结构细密,胞膜不清。在肿瘤实质区,癌细胞往往呈片状或小腺泡状排列,被少量纤维间质分隔开来。
(5)B超:肿瘤囊内呈团块状回声,呈囊实性变化。骨骼、牙齿出现弥散型分布的强光点,有时呈局限性强反射光团。
(6)血清甲胎蛋白测定(AFP):未成熟畸胎瘤中含有少量内胚窦瘤成分,可合成微量AFP,因而测定AFP为阳性,但含量较低。
(7)血、尿中HCG测定:未成熟畸胎瘤中含有绒毛膜癌成分者,血清HCG测定为阳性。
(8)X线诊断:腹部或盆腔部X线摄片可显示牙齿及骨片影、囊内容钙化影。油脂内容的X线穿透力高,可呈现密度减低的透明区。

[鉴别诊断]
1.盆腔脓肿:有急性炎症病史,如发热、剧烈腹痛等。肿块位于子宫直肠陷凹处,触痛明显,固定不活动。白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著。
2.阑尾脓肿:多有典型阑尾炎症状,肿块边界不清,腹右下区麦氏点处有压痛。肿块较卵巢部位高而浅,并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3.陈旧性宫外孕:有典型病史,如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剧烈腹痛等。后穹窿穿刺有助于鉴别。
本瘤尚需与“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子宫肌瘤”、“妊娠子宫”、“颗粒细胞瘤”等鉴别。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