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中医治经血过多效果好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7-16 17:58:15 | www.chinesejk.com

根据最近一项有关香港女性经血过多的调查﹐发现百分之二十的香港女性有经血过多的问题﹐但她们中的百分之八十都没有主动求医﹐令到情况一直恶化﹐影响到身心健康。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经血过多呢﹖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可以自己考量﹐包括每次来经总排经量超过八十毫升(正常经量为五十至八十毫升)﹔来经持续超过七天﹔于二十八天周期内来经超过一次﹔血色素过低(低于十一点五至十六)﹔每次来经要用超过一包的普通装卫生巾。

  中医师赵少萍称﹐经血过多如果不及早治疗会出现严重的贫血﹐致使身心俱损﹐明显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头昏﹑眼花﹑失眠﹑气促﹑腰部酸软﹑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的会导致主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脑干因缺氧而受影响。所以﹐经血过多不能等闲视之﹐如果发现自己有经血过多应尽快求诊﹐以避免情况恶化。

  从中医的角度看﹐经血过多症是因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导致月经过多。冲脉﹑任脉起于胞宫(子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性会有月经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一)肾气盛﹐先天之精发生天癸(相当于荷尔蒙)﹐后天水谷之精充养后﹐肾气成熟﹔

  (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

  (三)任脉通﹐太充脉盛﹐冲脉在天癸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

  (四)血海满﹐则满而自溢﹐形成月经。冲﹑任受到督脉及带脉的调节及约束﹐以控制月经的来潮﹐当督﹑带两脉失调﹐对任﹑冲的调节以及约束功能下降﹐就造成冲﹑任不固﹐出现经血失于制约而过多。

  中医的角度认为﹐月经的产生是围绕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生理轴﹐与西医认为月经是围绕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生理轴的看法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像垂体就主要控制内分泌情况﹐与中医学上天癸的作用一样。

  经血过多症较多出现在青春期少女﹑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绝经前后的妇女身上。赵少萍解释称﹐这是青春期的少女因为肾气未发育充盛﹐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经血过多﹔生育年龄的妇女则由于生育过多﹑生育期的胎前﹑产后调理不好或流产等原因致使肾气损伤﹐冲任失调引致经血过多﹔而绝经前后则因为肾气渐衰﹐以致冲任失调。

  治疗经血过多首先要对它辨证分型﹐经血过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气虚型﹑血热型及淤血型。它们有不同的妇科特点﹐主要是观察经血的情况﹐有经血过多症的女性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经血过多症。气虚型经血色淡清稀如洗肉水﹔血热型经血色鲜红或深红﹐黏稠或有血块﹔淤血型则经血色深红﹐痛经及有淤血﹐淤血排出后则经量会减少。

  针对不同类型的经血过多症﹐赵少萍提供了不同的治疗原则及相应的食疗汤谱﹕

  (一)气虚型﹕主要是以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为主﹐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北﹑白朮﹑生地﹑茜草根等﹔日常则可以用当归三十克﹑生地三十克﹑羊肉二百克煲汤进补。

  (二)血热型﹕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为主﹐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生地﹑黄苓﹑川断﹑地榆等。日常的进补汤方为中国芹菜三十克﹑金针十五克煲瘦肉。

  (三)淤血型﹕以活血化淤为主﹐治疗采用的中药包括田七﹑当归﹑桃仁﹑红花﹑茜草根等。进补汤方为田七三十克﹑小蓟三十克﹑益母草四十克煲鸡。赵少萍表示﹐有关汤药在经期后才进补为宜。而要有效地预防经血过多﹐则女性日常应多吃益气健脾的食品﹐如桂圆肉﹑薏苡仁﹑鹌鹑蛋﹑黑木耳﹑莲子等﹑又或者可在家中自己做阿胶炖鸡蛋﹐可以滋阴润燥﹑养血宁心﹑除烦﹐方法是先把阿胶炖烂后把蛋打下去即可。

  赵少萍又谓﹐治疗经血过多症最好是采取中﹑西医的互相融合的治疗方法﹐因应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最佳疗效。而中医治疗经血过多主要是集中在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子宫功能性不良出血方面。

  因为经血过多症的成因很多﹐有可能是血小板过低﹐或者各种子宫疾病﹐包括子宫癌﹑子宫纤维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等引致﹐所以有经血过多症的人应及早求医﹐才能对症医治﹐以免情况恶化﹐延误治疗的时机。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